校园文化艺术节院长特别奖 | 孙睿凌:在戏剧创作中追寻传统与情感的力量
影视与传媒学院2023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究生孙睿凌凭借剧本《福生》获第二十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戏剧与舞台创作比赛(原创剧本类)一等奖、并获“院长特别奖”。在她的创作世界中,戏剧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
选手介绍
选手姓名:孙睿凌
指导老师:常凌
比赛项目:戏剧与舞台创作比赛
参赛组别:原创剧本类
作品名称:《福生》
1、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
孙睿凌的创作灵感往往源于她对周遭事物的敏锐观察与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她曾表示,自己在创作时经常会感受到灵感枯竭,曾一度陷入困境,“有时写到一半,剧情推进不下去,甚至想要放弃。”然而,这种困境并没有让她停滞不前,反而成为她成长的契机。她通过旅行、听音乐和阅读小说来疏解压力,重新激发创作动力,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让她的创作始终充满了活力与热情。
在闲暇之余,孙睿凌会独自模仿话剧中的经典场景;灵感来临时,动手制作舞台模型。她始终认为,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过程,只有真正热爱之后,才能深刻地感受到它的魅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其中在作品《困在茶里的人》中讲述了一位老人为传承非遗文化“南浔三道茶”而不愿意落入商业化的凡尘中,从始至终坚守初心,突破重重阻碍,带领孙女一同将“南浔三道茶”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的故事。
孙睿凌制作的舞台模型
生活中的孙睿凌
2、坚定的创作初心与奋斗精神
从本科时期起,孙睿凌就立下了将自己作品搬上舞台的梦想。在学习中,她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与帮助。尤其是她的导师胡红一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她指导,还鼓励她多参加话剧排演,帮助她建立了强烈的创作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她深感热爱的主题,她坚信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灵魂和触动人心的力量。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但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更关乎民族精神的延续与发展。她期望借由自己的艺术创作,将同样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激励传递给观众。孙睿凌在广艺本科学习期间,参与学校八十周年校庆服务工作,并且获得荣誉证书。她努力投身到各项活动的志愿服务中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专业学习方面,她也丝毫没有懈怠,在校期间课程思政教育与采风实践的结合,给予了她创作的灵感,同时也加深了她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使得她更加了解和热爱广西本土传统。
《困在茶里的人》创作灵感
3、坚定的传统文化传承者
孙睿凌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剧本创作,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深深融入了每一部作品中。她表示,自己对戏剧的热爱来源于对文化的尊重和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向往。“希望通过我的创作,让更多的人了解与爱上广西的风土人情,”她说道。这种文化自觉使她在创作中不断探索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她的作品既有现代戏剧的张力,又不失对传统文化的礼敬与传承。
正是这种深厚的文化根基,使孙睿凌在创作中能够结合历史与现实,展现人物的情感波动和内心成长。例如,在作品《福生》中,孙睿凌通过一个侗族少年的成长故事,展现了奋斗精神和人际情感的多维度表达。无论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都是她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体现了她对人性深度的关注与挖掘。
参加会议
4、未来的戏剧创作之路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孙睿凌并没有满足现状。她对自己的创作之路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并始终以此为动力不断前行。在未来,她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将更多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作品带到更广阔的舞台上,与更多的人分享她对文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戏剧创作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挑战和挫折是必然的,但只要不断坚持和热爱,创作的火焰就永远不会熄灭。”孙睿凌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也为后来的年轻创作者们树立了榜样。她坚信,艺术创作的力量,不仅能打动人心,更能在传承与创新中,为时代留下深刻的印记。
5、历年成果(所获荣誉)
“广西医科大学九十周年校庆”原创剧目《医者仁心》编剧之一
《困在茶里的人》获得第二十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原创剧本三等奖
《困在茶里的人》获得第十五届广西校园戏剧节二等扶持、剧评作品获第十五届广西校园戏剧节优秀奖、个人获第十五届广西校园戏剧节校园积极分子